「视频」深读佛山|从医三十年 修医术亦修仁心

羊城派   2023-08-17 02:14:56

文、视频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 孙牧 实习生 李一岚图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牧 实习生 李一岚(部分为受访者提供)

00:56

桌子一摆,名牌一放,8月16日上午还不到9:00,位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(以下简称“市二医院”)门诊大楼门口便又热闹了起来——义诊又开始了。不过,与平日的义诊相比,这次义诊比较特殊: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(8月19日)来临之际,市二医院把院里8位不同科室、从医30年的老医生们组织了起来,将这场义诊作为“为职业庆生”的特殊方式。

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阅历,每一段阅历背后都有着一个精彩的故事。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,利用这次义诊的机会,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了几位老医生,了解他们这三十年中最为宝贵的阅历与故事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王金良:将心比心,做患者坚实“医”靠

“您手麻不麻、颈椎痛不痛?您可能要做右臂肌电图和颈椎CT检查,建议您住院是因为病情相对复杂,需要详细的检查……”义诊台前,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金良一边动作轻柔地转动看诊阿婆的脖颈,一边轻声嘱咐阿婆注意事项。义诊刚开始不到半小时,这已经是王金良接诊的第6位病人,诊台前更是有市民翘首排起队伍。听到阿婆絮絮叨叨地说起儿女不在身边、来医院不知怎么挂号时,王金良在看诊纸条上清晰地添上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出诊时间。事后,他笑着解释道:“我怕她下次来找不着医生、不知道去哪里看病。”

而像这样为老人家留下电话号码,早已是他的“常规操作”了:“你把老人家治好了,老人家有急事就会找你。”为此,他总是24小时开机,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。“其实还是挺困难的,不知道什么时候电话就响了。”他苦笑道。

他记得最晚的一次接患者电话,是在凌晨一点。睡梦中他接起电话,原来是一位曾经就诊的老年患者半夜胸痛、头晕挂了急诊。急诊科外,老人越等越害怕,可儿女又不在身边,只好打电话给王金良哭着说:“王医生,医院里我只认识你,你赶紧救我的命吧……”王金良一听,二话不说开车赶往医院,连夜为老人处理病情、协调床位,最终让老人得以安心住院治疗。

“医生要有仁爱之心。”这是王金良说得最多的一句话,而这种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的同理心与对病人超乎寻常的耐心,已然成为他打开患者心门、处理医患关系的“金钥匙”。

在王金良看来,随着医疗的发展,疾病治疗不再是传统中“有什么病吃什么药”的单一思维模式,而是需要医生进行系统化、全方位的综合考量:“就拿高血压来说,很多因素,包括病人对饮食的控制、情绪变化、生活习惯、工作压力等各方面的情况,都可能造成影响。”他发现,对于不熟悉的病人他可能要花费20分钟专门了解病情,而他熟悉的病人则可能5分钟就完成看诊、开方,极大提高治疗效率。“你理解他、多和他交流,他才愿意告诉你情况,你治疗的效果才会更好。”他总结道。因着这份将心比心,王金良成为了患者眼中最坚实的“医”靠,甚至还有患者康复后专门拨打12345市政热线表扬他。

“病人来找我,我把病治好,解决他们的问题。”这是王金良初入医途时最朴素的愿望,更是他30年如一日始终坚守的医者使命与担当。而即便是当年非典最严重、人人自危的时节,他也不曾有丝毫忘却。那时佛山非典初起,最初甚至没人敢出门诊。“我是党员,我年轻,我上!”王金良首当其冲穿戴起防护用品,成为第一批“坐镇”发热门诊前线“战士”。病人一个接着一个,他一刻也不敢松懈,连喝口水、上个厕所的片刻工夫都没有,忙碌到他连对面的同事到底是谁都不清楚。

王金良就这样守着他的病人,度过30年中一个个重要的时间节点。“医生要有坚守的精神,更要有同理心、慈悲心肠。老百姓常说,医生像菩萨。咱们没有菩萨的境界,但我作为党员的第一梯队,有事一定上。”说起这话时,这位一直笑眯眯的医生难得严肃道,“不管30年还是40年,不管诊断多少患者还是解决多少疑难杂症,我都会坚定做医生的初心,做好本职工作,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。”

黄文:以快乐为舟,渡患者过河

十天内两次手术将病人从死亡边缘拉回、帮助患者“抢”回险些截肢的下肢、为爱美女孩完美缝针让人看不出痕迹……在市二医院公众号的留言板上,一位位患者记录、分享着与甲状腺疝气小儿外科主任医师黄文的故事。医德高、医术好、为人和善,这都是患者们总结出的黄文行医的“关键词”。

可在黄文看来,用一颗充盈着快乐与满足的爱心去治愈病痛,仅仅是他30年来从事的一份再普通不过的工作:“做医生其实挺快乐的。看到病人恢复得非常理想,我的心里就有一种很甜的感觉,几十年来都是如此。”

黄文出生在湛江廉江的小乡村中。少年时,他曾患阑尾炎,可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实在太差,他只能忍着疼痛随父母舟车劳顿,几经辗转才在市区医院完成手术。彼时,心疼儿子的黄父对他说:“你以后一定要做医生!”在父亲的影响下,1987年,黄文考入中山医科大学,成为了当时最后一批六年制的医学学子。

毕业后,黄文进入二医,从一名懵懂的乡村少年,逐渐成长为如今经验丰富、当机立断的外科主任医师,辛苦工作成为了他在外科一线的“常态”。他和同事们常常早上七点半就主动来到科室、晚上七八点才准备下班,手术量大时更是要从清晨一站到傍晚。“你说不累,那是假的。但是当我们碰到一些很费神、过程很紧张的手术,下来之后我就想,这么难的手术我都能拿下来,这是多快乐的一件事情!”他骄傲地笑道。

正是这样的快乐与自豪感,让这位总是笑眯眯、慈眉善目的医生,在突破临床问题上身先士卒、雷厉风行。

2000年,医院接收了一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。由于当时医院内未设置小儿外科,这场风险极高的手术成为了一大难题:新生儿器官发育尚不成熟,一个操作不当便可能危及患儿生命!

“像肠管,成人能缝两层,一层没有缝好,还有一层;但是新生儿肠管细小,只能缝一层,没有任何返工的机会。”小儿手术精细度高、麻醉难度大、家属沟通困难……为了打破医院小儿外科手术困境,黄文主动申请前往中山医科大学进修小儿外科,成为院内该领域的“突破手”。

第一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手术、第一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、第一例尿道下裂手术……进修归来后,黄文不仅撑起了小儿外科的诸多疑难手术,更是脚步不停,在2012年主动进修血管外科,为科室建立起相关亚专科。“外科手术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‘踩雷’,手术要做好,我们就必须不断学习、接触新知识,不断解决新问题。”黄文说道,一个医生应该学到不做医生为止。

黄文胸前的名牌上别着一枚红艳艳的党徽,这枚党徽到底陪伴了他多长时间,他已经记不清了。“作为医生和党员,我们都要为人民服务,拿一颗心出来,尽力帮助每一个病人看好病、解决问题罢了。”几十年间,每每在路上遇到过去的病人同他打声招呼,问候一声“黄主任你也来这里”时,他的心头就会油然生出做医生的光荣感与满足感。

在他看来,从医30年其实并非了不得的“大事”。“30年来我们一直都是这样走过来,30年后我们也会一直这样走下去,那么30年和31年又有什么区别?”黄文笑道,如果怕辛苦就不要做医生,如果想做一个好医生那就必须学好医学专业,不受外界干扰,将心沉到一线去,“我想,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吧。”

邱磊:干好这份职业要的是“五颗心”

8月上旬的一天,上午9点,忙碌的市二医院胃肠、肛肠外科办公室里,主任医师邱磊放下手中的活儿,急匆匆走进会议室。“你们呆在会议室干啥?不要一味啃书本,要到病床边去!”看到两位实习生又躲在会议室啃书,邱磊有些急了。事后他告诉记者,“到病床边去”是他对学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:“医不好病,当不好医生!”

而这是邱磊从业30年以来,感悟最深的一点。自上世纪90年代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以来,邱磊在胃肠、肛肠外科治疗上经历了风风雨雨。他说,爱心、学习之心、持之以恒的进取心、薪火相传的仁心和爱国心,是他总结30年从医经历的最大感悟。

“医生是一种职业,在医院里,要说混日子,很好混;但是要做好这份职业,很痛苦。”邱磊总结道,这“痛苦”其实有很多“落脚点”,在医疗条件匮乏的年代,因为缺少好器械,他不得不眼睁睁地任由一些病人在他面前逝去却无能为力。

然而,做久了他才慢慢悟到,做医生是一种追求,追求的是对生命最大程度上的敬畏。在缺少仪器的年代,他想方设法东拼西凑借到仪器给患者做手术,一次次见证了生命的顽强复苏;他也曾专心研究国内外胃肠、肛肠外科发展的经验;他更是管中窥豹,从医院的30年发展历程出发观照国家医疗事业的巨大进步,欣喜于当年缺医少药的珠三角如今医疗水平已然跻身世界前列。

“我是一名中国医生”。要当好一名中国医生,最关键的是什么?邱磊用一段亲身经历来告诉记者:2003年,一位何姓老人经常出现大便出血、腹胀等症状,经查是肠癌,急需做手术。老人的家人在广佛多家医院转诊,最后还是选择请市二医院邱磊主刀。老人的家人们认为,邱磊是最负责、沟通最好的医生。

进入手术室前,老人握着邱磊的手,干脆地对他说:“我这条命就交给你啦。”最终,邱磊秉持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使用了在当时看来较为先进的技术,成功帮老人做成了手术。后来20余年间,邱磊还先后帮助老人的儿子、孙子做了肠癌手术。一家三代手术都由邱磊操作,这也使得邱磊成为了这家人最知心的朋友。

“很多病人感谢你、认可你的方式很特别。他们不会当面过度地跟你说谢谢,但是只要他认可你,红事白事他都会邀请你参加,把你当做他的家人一样。”30年间,邱磊受到了不少这类“朋友”的邀请。他有时开玩笑说,自己在外面都不敢随地吐痰:“你到菜市场、商场,说不定就有你曾经医治过的病人,大家都看着你呢。”

30年峥嵘岁月,邱磊也逐渐走向了职业生涯的后半段。如今的他,最希望的是把自己多年感悟传承下去。他常常一针一线地教后辈做手术,不时还幽默地和学生开开玩笑,“现在练好,未来我老了,就靠你们给我做手术了。”“医生是一份职业,要干好这份职业,要到病床去,到一线去。”

来源 | 羊城晚报责编 | 牛智杰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