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内网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,2003年至今,国内有百余款国产1类新药获批上市。已有20余家药企获批1类新药数量达到2个及以上,手握3个以上国产1类新药品种的上市药企达到10家。恒瑞医药(600276)以绝对优势领跑,共有12个自研1类新药品种;翰森制药、先声药业分别有5个,复星医药(600196)、中国生物制药以4个品种紧随其后,百济神州、人福医药(600079)、和黄医药、再鼎医药、海正药业(600267)也分别有3个。随着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披露,国内创新药企的业绩也陆续出炉,这些创新药为企业的业绩带来多少贡献呢?
10家药企手握3个以上品种
(资料图片)
恒瑞医药是国内最早转型创新药企的企业之一,尽管在转型过程中业绩承压,但随着研发管线项目的逐渐成熟,恒瑞医药成为国内手握创新药品种最多的药企。2022年,恒瑞医药实现营收212.75亿元,其中,创新药收入为81.16亿元。今年一季度,恒瑞医药业绩止跌回升,营收、净利润分别同比微增0.25%、0.17%。行业分析指出,这是自2021年年末恒瑞业绩进入下行通道以来,季度业绩数据首次同比止跌回升,业绩拐点逐渐显现。
在向创新药企转型的过程中,恒瑞医药研发投入也在逐年提高,从2016年的11.8亿元快速攀升至2022年的63.46亿元。今年一季度,恒瑞医药研发投入11.49亿元,再次同比增长20.92%。东吴证券研报分析预计,到2025年,恒瑞医药有望形成25+创新药矩阵,收入体量超250亿元。
翰森制药已有6款创新药获批上市,除1款为进口创新药外,其余5款均为自主创新研发的1类创新药。2022年,翰森制药实现营收93.82亿元,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50.06亿元,同比增长19.1%,占收入比例从2021年度的42.3%上升至2022年度的53.4%。研发投入方面,翰森制药的研发投入从2019年的11.2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6.93亿元,其中,2022年研发投入占当期总营收比约18%,超过30个创新药项目正在开展40余项临床试验。
先声药业2022年实现营收63.19亿元,其中,创新药收入占营收比更是超65%,为41.28亿元。上市创新药增至6款,除1款引进的创新药外,其余均为自主研发的1类国产创新药,包括了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3CL靶点新冠口服药。研发投入方面,2022年,先声药业投入研发费用约17.28亿元,同比增长约21.9%,占营收比约为27.3%。
百济神州2022年创新药产品收入达到84.8亿元,超过恒瑞医药,占营收高达88.65%。不过,百济神州虽然2017年以来营收实现增长,但归母净利润扩大,6年合计亏损超470亿元,累计未弥补亏损约510亿元,研发投入2022年达到111.52亿元,同比增长16.92%,是A股市场上研发投入最多的创新药企。
抗肿瘤依然是研发最热领域
从治疗的疾病领域来看,抗肿瘤依然是创新药研发最热门的领域。记者依据米内网数据统计,上述十家药企获批的国产1类创新药品种共45款,其中23款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;全身用抗感染药物也到了10款;消化系统及代谢病、神经系统疾病分别各有4款;肌肉-骨骼系统2款;血液和造血系统、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各1款。
另据米内网数据库显示,获批上市并实现商业化的国产1类新药中,21个品种在2022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,合计销售规模超460亿元。其中,10大品种销售额排名前十位。这十大品种中,有一半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。
三生制药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位列榜首,2022年在上述市场范围的销售额超40亿元。三生制药在2022年年报中提及,该药是全球唯一实现商业化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。据IQVIA数据显示,2022年,按销售额计,特比澳在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市场的份额为64.8%。
正大天晴的盐酸安罗替尼胶囊、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、百济神州的替雷丽珠单抗在上述市场范围的销售额均超过了30亿元。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、成都诺迪康的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、正大天晴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、石药百克的PEG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、先声药业的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、豪森药业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的销售额也均超过了24亿元。
国金证券今年发布的一份创新药研报指出,2022年,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的医药企业,研发投入保持高速增长,加速创新产品商业化落地。国产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数量的占比保持稳定,国产创新药上市申请的占比则从2016年的17%提升至2022年的35%。中国医药创新逐渐进入收获期,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创新药在资本助力下完成注册性临床,提交上市申请的创新药中,国产新药占比有望更进一步提升。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,新药获批的速度或将加快。在自主研发与对外授权双轮驱动下,2023年医药创新方向可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