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孔子。
2、春秋时的书,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,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,称为竹“简”,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。
3、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,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,多则几十个,少则八九个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4、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,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。
5、像《易》这样的书,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,因此有相当的重量。
6、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,把《易》全部读了一遍,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。
7、不久又读第二遍,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。
8、接着,他又读第三遍,对其中的精神、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。
9、在这以后,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,又为了给弟子讲解,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。
10、这样读夹读去,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,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。
11、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,孔子还十分谦虚。
12、他说:“假如让我多活几年,我就可以完全掌握《易》的文与质了。
13、”扩展资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《周易》残卷附录《易传》六篇,分别是《二三子问》、《系辞》、《易之义》、《要》、《缪和》、《昭力》。
14、据廖名春考证,这些应为战国中、后期的作品,不会晚于《吕氏春秋》和《韩非子》。
15、在《二三子问》中,记载孔子与子贡等学生讨论《周易》的对话。
16、从以上资料可见,孔子晚年确实喜读《周易》,而认真钻研《周易》,以致韦编三绝。
17、还向学生传授过《周易》。
18、传统说法,孔子作《十翼》,后人对《十翼》进行研究,发现与传统说法不一致之处,例如《十翼》中常有"子曰",孔子自己著书,不可能写"子曰"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